图片
文 / 子玉
这个世界上,大多数人都有走出舒适区做一番大事业的冲动,但现实却是,许多人并不适合做大事,因为,要想干大事业,就必须首先成为不普通的人。一般来说,成为牛人必须具备三大要素:彪悍的个人能力、强健的体魄、强大的心力。而现实又是,大多数人是不能同时具备这三个要素的。所以,人还是不要有做超出自己能范围的事的执念。有时候,你羡慕那些牛人开疆拓土的宏大人生,而站在楼顶的牛人也在羡慕着楼下满身烟火气的你。
至于能力,这里就不多说,因为这几乎就是成事的关键参数,是筛选标准,本篇文章只重点论证身体和心力的重要性。人物是以晚清的胡林翼和曾国藩为例。
咸丰十一年(1861)八月二十六日,胡林翼去世,终年四十九岁。这个年龄,在晚清中兴名臣中算是绝对的英年早逝。像胡林翼这种级别的人,其江湖地位和历史评价更多是由其寿命的长短所决定的。胡林翼之所以没能像曾国藩、左宗棠一样成为现象级人物,就是因为他身体不好,去世太早。
可以肯定,如果胡林翼没有早逝,那么他必然还会取得更大的功业,拥有比曾国藩更高的江湖地位。这一点,我们完全可以从湘军打下安庆之后曾国藩给朝廷的奏折中看出来。
咸丰十一年(1861)八月一日,安庆城被湘军攻克,第二天,曾国藩就写了奏折给朝廷汇报相关情况,说:“楚军围攻安庆已逾两年,其谋始于胡林翼一人画图决策,商之官文与臣,并遍告各统领。前后布置规模,谋剿援贼,皆胡林翼所定。”
将首功推于胡林翼。这不是曾国藩故意谦虚,而是事实确实如此。首先,武昌是胡林翼打下来的,打下武昌之后,胡林翼就以湖北的财赋持续不断供养前线的湘军。接着,胡林翼又坐镇后方指挥李续宾等人打下了长江重镇九江。至于安庆之战,其谋划不仅出自于胡林翼,且胡林翼也是深度参与者,只是在城破前因病重提前回了武昌养病。
由此可见,在克复金陵之前,胡林翼对于肃清东南这个战略目标的贡献是最大的,其功劳完全在曾国藩之上。只是由于他早逝,才将曾国藩等人给显了出来。可见,一个好的身体对人多么重要。
晚年的时候胡林翼曾做过总结,多次强调好身体对于事业的重要性,说:“吾人做事,第一须赖学问,第二靠精神,有十分精神,方能办十分事。”
这里的学问其实就是指个人能力,而好精神指的就是好身体。可见,好身体才是事业的基石,是人生一切的原点。
通过观察,胡林翼还做了这样的总结:“吾国人士,向不肯注意于身体之健康,而又心思过用,以致年未四十,而视茫茫,而发苍苍,而齿牙动摇者,滔滔皆是。”
呵呵,笔者感觉胡林翼形容得好像正是现实中的你我。
但是呢,胡林翼虽然道理讲得非常好,他自己却从来没有践行过。胡林翼年轻的时候放荡不羁,没将身体当回事,取得功名参加工作之后又一度透支身体。看看胡林翼的晚年,我们就知道其身体素质到底有多差。
咸丰十年(1860)年底,胡林翼将军营从英山移至太湖。从事后来看,这是个错误的决策,因为,太平军的陈玉成马上就抓住机会用兵湖北,先是击溃了昌营,接着又连陷英山、蕲水两镇,下鄂东之黄州,兵锋直指武汉,一度造成武汉巨大的危机。
图片
太平军进攻武汉
图源/剧照
陈玉成此举就是想通过用兵武汉逼湘军回援,以解除安庆的军事危机。而一向精明的胡林翼之所以会犯此错误又是因为,他当时的身体实在太差,不足以支撑他作出正确的决策。对于胡林翼当时的身体状况,我们从他给阎敬铭的信中就能看出来,胡林翼在信中如此形容自己的近况:“面色如白纸,神采如槁木,两鼻孔日夜翕张,盖喘息粗而神明已竭。”
完全是硬撑着在工作。所以,事后胡林翼也认为自己是身体原因导致的决策失误,称,“病中精力竭而思虑亦钝”。
这一点,相信大家都有所体会,日常生活中,一个感冒都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,何况胡林翼当时已经油尽灯枯了。
在陈玉成撤军之后,胡林翼也在给曾国荃的信中描述了自己的病情,说:“吐血之后,精力忽振,意兴顿扬,或犹可少缓须臾毋死,而见大勋之成也。”
还在想着建功立业呢。
当时,曾国藩就已经对胡林翼的身体深为担忧,其在日记中写道:“至胡帅船上久谈。渠昨夜吐血甚多,委顿之至,为之忧惧。”
而他身体之所以如此之差,除了年轻时候的放纵之外,之后连续的以透支身体为代价的工作方式才是主因,胡林翼自己也相当清楚,这从他在给亲友的信中就能看出来:“十余年苦心孤诣,力谋国事...用一分心即增十分病,用一日心即增十日病...有事则病,无事则安;心忧则病,心悦则安...连日军事孔棘,思虑多则精力短,肝火炽盛,有肝气决裂之感。”
说得很明确,完全是因为过劳和思虑太重。中医讲,忧伤肺,思伤脾,恐伤肾,胡林翼常年被现实所累,忧思过度,身体怎么可能好。早在咸丰四年(1854)的时候,他就因为忧思过重导致常态化失眠,对于此,他在日记中写道:“不寐之状,遇夜尤甚,必俟黎明乃得安枕。”
后来,在英山驻军期间,一遇到风雪天气他马上就生病,一生病吃饭和睡觉就全废。想想,睡眠和饮食是一个人能量的主要来源,胡林翼这两项皆废,其身体状况肯定会快速恶化,以至于他后来在给友人的信中“吐血数十口”“吐血每日二百余口”已经成为常用语句。
医生对于胡林翼的病源也是诊断精准,认为是“思虑伤劳”“心思过用”,建议多休息,安心调养。
就连曾国藩也认为胡林翼是用心太过,称:“总由平日心血用得太过...公生平最好用心,尤好用心于无可如何之地。”
所谓“无可如何之地”就是指胡林翼是常态化和绝境博弈,如此挑战对人的心血绝对是巨大的消耗,身体也必然会被严重透支。尤其是,胡林翼还经常遭遇“战友”的中途离场,比如,李续宾战死、罗遵殿殉难。
情绪的消耗同样透支了胡林翼本就脆弱的身体。对于自身所遭遇的困境,胡林翼在给好友吴大廷的信中曾如此说:“弟力疾从戎,不寐如故,蒿目时艰,忧愤万状,病体增剧,为之奈何!”
但是呢,现实却根本不允许他停下,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年,他已经是如此状态——“三月以来,咯血日夕不止,忧劳日加剧”。
而这样的状态也必然影响工作效率,导致胡林翼“偶阅文书一二行,气即上冲,咳即大作”,在写给左宗棠的信中,胡林翼绝望地说:“吾命穷矣。”
为什么胡林翼在安庆即将克复的情况下坚持回了武昌,一个是不想与曾国藩兄弟抢功,更重要的是,胡林翼的身体状况已经不能支撑他继续参与军事,他想在家中走完剩下的时光。
由此可见,决定胡林翼事业上限的正是其身体素质,由于身体不好早逝,导致他被曾国藩、左宗棠等人反超。
这就再次验证了一个理论:一个人想成就大事业,就必须有一个好身体,因为好身体是能量的最大来源。
其实不仅胡林翼,曾国藩的身体也不好,而导致他身体不好的主要因素也是忧思过重、时常处于恐惧中所致。对于此,我们可以举例论证。
据王定安在《湘军记》中记载:“曾文正以客军羁江西,外逼石达开、韦昌辉诸剧寇,内与地方官相抵牾,其艰危窘辱,殆非人所堪。”
一句“殆非人所堪”形象描述了曾国藩当时所面对的巨大压力。就连王闿运在读到曾国藩在江西的遭遇时都是无限感慨:“夜览涤公奏,其在江西时,实悲苦,令人泣下...涤公言:'闻春风之怒号,则寸心欲碎;见贼船之上驶,则绕屋彷徨’,《出师表》无此沉痛。”
“寸心欲碎”“绕屋彷徨”足以形容曾国藩当时的压力之大。
图片
在江西作战是曾国藩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
图源/剧照
所以,他后来才会以丁忧为名逃离了江西战场。但在家中,他又因为咸丰将自己边缘化而导致抑郁,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他如此形容自己的状态:“夜间总不能酣睡,心中纠缠,时忆往来,愧悔憧忧,不能摆脱。”
长期的抑郁、失眠最终会反映在他的身体上,虽然他当时名为休息,但心理内耗对其身体造成的伤害比工作期间还要大。
在面对咸丰十年(1860)的勤王问题时,曾国藩再一次被焦虑的情绪所“围攻”,一度导致失眠、抑郁,在日记中他如此写道:“四更成寐,五更复醒,念夷人纵横中原,无以御之,为之忧悸。”
可见,和胡林翼一样,失眠也是曾国藩的常态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这也是牛人在建功立业的过程中所必须付出的代价。
这个世界的真相永远都是,凡事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,你要登的山越高,你所需克服的重力就越大,遭遇的寒冷指数也就越高。
在遭遇祁门之围时,曾国藩的恐惧情绪一度达到顶点,甚至不能支撑,一句“日在惊涛骇浪中”就足以形容其当时的崩溃状态。
可以肯定,曾国藩之所以活了六十出头就是因为身体太差,而其身体原因也是因为过劳、过度忧思、时常处于恐惧情绪中所导致。
和曾、胡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左宗棠,由于其身体素质特别好,所以才能持续建功立业,后来一度反超曾国藩和胡林翼。
这再次验证了身体才是一个人事业上限的理论。
而左宗棠之所以身体好除了底子好、有保养意识之外,最重要的是,他不像曾国藩和胡林翼一样先后作为湘系的领军人物,总揽大局,没有那么多忧虑的事。
图片
左宗棠的身体素质一直比较好
图源/剧照
所以,一个人要想成事,能力固然重要,好的身体素质更重要。但话又说回来,即使一个人身体再好,他如果不能承受工作所带来的的压力,身体也迟早会跨,也会影响事业上限,这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。
再退一步讲,就算你身体不出毛病,你能承受长期的高压吗,就像胡林翼当年在打武昌时,面对压力,一度都有自杀的心,曾国藩一生甚至自杀过好几次。这种压力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。
因而,相比能力、身体素质之外,强大的心力、抗压能力对一个人更重要。
有时候,我们羡慕这些牛人,但他们也同时在羡慕着普通人的慵懒的日常。比如胡林翼,他就曾在给亲友的信中表示:“了却江表一事,便可小作结束,为山水云霞之人...事定之后,长揖而去,一丝不挂,此吾辈之志,亦吾辈之分也...兄当退为太平幸民,奉母家居,与弟等徜徉山水胜处,饮酒赋诗,悠游十载。或则聚侄辈数人,课之以书,于愿足矣。”
但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而已,胡林翼最终还是为工作将自己燃烧殆尽。
怎么说呢,牛人也有普通人的情绪,这个世界的真相是,大家其实都在彼此羡慕着,就看你选择什么样的活法。
但一个人要想做大事,最好还是要内观自己,对自己的能力边界保持足够的诚实,看看自己到底具不具备做大事的相关素质,如果不具备,最好还是做个普通人。
人嘛,健康、快乐、自在才是最重要的。
牛人奋斗到最后也会猛然发现,自己所追求的也不过是这几样。
最后,再分享一个知识点——长寿对于平常人有“五难”:名利难去、喜怒难去、声色难去、滋味难去、神虑难散。
所谓养生,本质上就是克服这“五难”的过程。
祝大家身体健康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